呼之欲出的数字货币,能成为穷人的救星吗?

小佛爷推荐数字货币真的要来了。最近,中国率先开始在粤港澳大湾区等较富裕城市进行央行数字货币(CBDC)试点,并计划全面深化试点地区。中国以外,全球还有十多个国家正在研究、试点数字货币。数字货币在提高透明度、提升金融普惠性等方面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不过也存在一定风险,需要在合规性上加强监管。今天的文章就带你全面认识它。

根据定义,区块链技术省去了中介,依赖用户网络和集体信任,减少了集中式网络和数据存储的需求。这种特性使区块链货币在暗网流行,但除了隐藏交易路径外,区块链还有潜力做一些更具革命性的事情:基于区块链的支付系统可以帮助超过17亿没有银行账户和无法获得银行服务的人(包括25%的美国居民)进入正式经济体系,同时取代这些人通常用来维持生计的昂贵高利贷和非正式金融服务。如今,随着数十年的经济发展成果在新冠疫情面前逐渐化为乌有,这一挑战显得愈发紧迫。

目前,全球超过70%的中央银行都在探索数字货币(国家法定货币电子形式)的优势。这件事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加重要:目前货币管理主要由商业银行负责,然而许多消费者超出了实体银行分支机构的覆盖范围,或者由于信用欠佳或资金不足无法获得金融服务。国家数字货币可以减少这种依赖性,增加消费者的选择。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能够满足人们的支付、储蓄、转账和资金保障四大需求。

然而要实现这一点,需要开放且可共同操作的支付框架,建立通用、开放和用户主导的支付网络。使更多人进入正式经济并降低服务成本不仅是一种利他行为,还可以扩大市场,降低依赖不透明金融网络的风险。

颠覆时机已成熟

一直以来,住在贫穷偏远、与世隔绝地区的居民通常生活成本较高。当今银行和支付网络中的价格、竞争、可及性和连通性问题就像50年前的电话网络:当时,只有生活在特定国家和特定地区的人能够获得可靠的电话网络服务,数十亿人缺乏低成本的通讯渠道。

移动通信和宽带方面的突破,以及低成本移动设备的出现,使得扩大人类连接的范围成为可能。17亿无法获得银行服务的人口中,超过10亿人可以使用低成本移动设备。现在是时候把这些点联系起来,将联网手机变成可监管的移动支付终端。

联网手机是经济流动性的基础。众所周知,移动银行业务改善了金融普惠性,而基于区块链的支付系统则有可能进一步降低成本,促进可及性。最好的例证就是2019年全球P2P汇款现金流总额超过7000亿美元。传统汇款成本高昂且充满摩擦,全球平均汇款成本为7%,甚至可能更高。经济最为拮据的人群为之付出最沉重的代价,因此汇款成本仍有待进一步降低。资金的流动性也非常重要,以至于联合国设定了将汇款成本降低到3%的目标,并将其作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部分。

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扩大全球支付网络规模,实现开源技术现代化。公私合作和央行货币数字化可以确保在必要的合规与创新之间取得平衡,降低跨境现金流的成本和复杂性。

前进方向

在未来,开放的点对点支付基础设施究竟什么样?如何在其中应用央行数字货币?首要原则是不能将整个世界作为实验场,尤其是不能在缺乏科技常识、勉强生存的经济弱势人群身上做实验。具体而言有两种方法可以平稳实现这一目标:1)发展稳定币(一种不受价格波动影响的加密货币)项目,增强监管的确定性并大力促进竞争;2)创建监管沙盒(计算机安全领域中的一种安全机制,指为运行程序提供的实验用隔离环境),运用数字货币进行批发、零售和其他综合实验,同时进行公私合作,实现最后一公里的应用。正如标准化的全球信息平台促进了数十亿用户的连接,基于区块链的合规支付网络同样可以将更多人纳入正式经济范畴,使经济流动性渗入底层,从而完善金融体系,而不是与现有体系竞争。

其次,大多数颠覆性技术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解决出现的问题,然而区块链支付系统必须先确保合规性,尤其需要满足反洗钱、禁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或包庇违法分子等要求。这需要制定可以协调全球数字资产(包括所谓的全球稳定币)的监管框架,也是负责监管全球金融体系的国际机构——金融稳定委员会需要审查的领域。扩大支付范围的关键包括制定分级的“KYC规则”(know your customer,了解客户),解决全球个人身份证明问题。目前全球尚有超过10亿居民没有官方身份证明。应用区块链技术和生物识别技术同样可以改善包括金融准入在内的多项服务,身份证明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塞拉利昂的Kiva协议项目提供了很多数字身份证明相关的指导。)

第三,解决方案和技术必须开源。通常基础服务(尤其是支付服务)缺乏广泛竞争,因此需要确保能够自由开发移动数字钱包,用于访问区块链支付系统(无论采用稳定币还是央行数字货币),这可能会比传统实体金融产生更大影响力。平衡合规性和风险管理,开展负责的金融服务创新,将更多人纳入正式经济,这样做并不是破坏原有系统,而是为人们提供更多选择。

如何建设此类基础设施,各国央行、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已有先例。亚洲出现了很多低成本、用户导向的线上支付创新,并很快成为主流。各国央行都在研究本国货币数字化的风险和机遇,其中中国的央行明显想成为零售和家庭层面的赢家。当大多数央行数字货币主要探索中央银行与私营银行之间的批发银行业务时,中国已经关注点对点以及用户主导的领域,并且做好准备迎接一场数字货币竞争。

现在所需系统

在全球新冠疫情流行的背景下,区块链支付系统的效用变得明显,不仅适用于国际支付,还可以保证国内的金融健康。《美国关怀法案》制定了2.2万亿美元的经济救济计划,包括直接向美国公民拨款等措施。此外,该法案的初稿还呼吁建立数字货币和公民数字钱包,促进实时直接支付。尽管该呼吁未能在正式法案中颁布,它在提升竞争力、减少贫困和增加经济收益方面的作用仍不可低估。美国大约有5100万人因新冠失业,很多人不得不依赖发薪日贷款和过高的信贷债务,许多经济拮据的家庭要等上数周才能收到实体支票。对于农村社区和其他地区而言,兑现实体支票就像去线下汇款点取钱,既麻烦又昂贵,在传染性疾病爆发期间还十分危险。

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支付系统本身不能解决地方性贫困和金融难以普惠的问题。有力的治理原则可以在支付数字化方面发挥作用,避免用户遭到欺诈,减少过高的波动性,加强风险管理和合规性。这些都是过去困扰区块链金融服务的问题。如今这项已有11年历史的技术正在走向成熟,经历了“加密寒冬”之后,在世界各地获得了所需的透明监管。除了支付方式,新冠疫情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凸显了科技的无处不在,如通过Zoom对数百万学生进行远程教育。此外开放的区块链支付网络也将发展成熟,有朝一日我们有望在区块链支付网络中使用稳定币和数字货币。

 

但丁·迪帕特(Dante Alighieri Disparte)|文但丁·迪帕特,Libra协会副主席兼政策和传播主管,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国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保险咨询公司Risk Cooperative创始人和董事长。此外,迪帕特还在世界经济论坛的数字货币治理联盟中任职。

Yiwei |译  周强|校  刘铮筝|编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