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洪峰:基因编辑,农业领域的“5G”技术

在巴厘岛举行的2022第六届国际展望大会的分论坛现场,关于 “农业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中,作为在农业科技生产一线的迪晶种业的总经理和艾迪晶生物科技的性状开发总监的邹洪峰博士引用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晓风的一句话:“基因编辑育种,就是农业领域的5G技术。”

世界农业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例如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病虫害带来的作物产量损失,饥饿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均土地占有量的减少等等,而解决问题的核心关键在于品种改良,即选育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优良品种,品种改良的核心在于新技术的应用。在2022年全球种子市场规模达到524亿美元,生物技术育种市场空间巨大,在2020年生物技术育种整体市场规模已达到282亿美元,预计2023年将会达到443亿美元。

 

邹洪峰博士认为,育种技术的发展从第一代“驯化”: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驯化了一系列动植物;第二代“杂交/回交育种”: 孟德尔经典遗传学;第三代“杂交种育种、诱变育种”:玉米、水稻等杂交品种;第四代“分子技术育种”:转基因育种、MAS育种、基因组选择(GS)育种;发展至第五代“精准智能育种”:基因编辑(改造),基因型/表型大数据。基因编辑与转基因相比有更多的优势,而基因编辑底层技术的高效性使得产品管线丰富、培育高效、资源节约,也有望同样为产业链带来经济效益的增值。

同样对于基因编辑育种的未来,邹博士也十分的有信心。在《“十四五”全国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对于种质资源创新和现代生物育种都很明确的指出,针对农业生物品种精准设计的重大需求,开展种质资源形成和演化研究,挖掘控制高产优质、抗旱耐盐碱、资源节约、环境智能响应、生育期调控、品质健康以及病虫草害抗性等复杂性状的关键基因及调控元件,明确其功能及调控网络,揭示农业生物高产优质、绿色高效等复杂性状的分子机理,创制性能优质稳定的种源产品。攻克主要农业动植物高效遗传转化瓶颈,建立不依赖受体基因型和多基因叠加的高效遗传转化新技术;整合农业生物遗传学、基因组、代谢组及表型组学等数据,研发倍性育种与快速驯化、跨界改良等新技术,实现品种特化性状的精准改良。加快适宜机械化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新品种选育,培育高产、高效、优质等突破性农业新品种。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如同“农业科技与可持续发展”这一议题所表达的一样,从全球农业科技创新和发展趋势看,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系统解决农业及关联问题是围绕全球农业发展的核心。特别是要注重依靠现代生物、信息通信、装备技术、资源管理等现代科技与管理系统解决全球农业发展的思路;要注重食物–水土–能源系统解决思路;坚持从“食物系统”解决农业发展问题;注重智慧农业的发展。

第六届国际展望大会(巴厘岛2022)由国际展望联合会、中国经济信息社和印度尼西亚国家研究创新署共同主办。国际展望联合会(NEXT Federation)是全球产业资源整合转化平台,通过发现智慧实践、分享优势资源、改善公共关系,促进全球创新、合作、发展。总部设在新西兰的奥克兰。中国经济信息社,是新华社直属的专业经济信息服务机构,是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权威性最强、服务领域最广、产品种类最全的经济信息服务机构之一。印度尼西亚国家研究创新署(BRIN)是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总统领导下的一个常设机构,负责进行国际研究、开发、评估和应用,以及发明和创新,核能实施和太空相关工作。首席合作伙伴暨官方首席指定用品红西凤,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四大老牌名白酒之一,是凤香型白酒的鼻祖,其“不上头、不干喉、回味愉快”的特点被世人赞为“三绝”、誉为“酒中凤凰”。

国际展望大会(巴厘岛2022)呼吁,在大变革中坚持再融合,通过再融合促进大变革,进而实现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QR Code